關於我們

柔道發源並發揚於日本,柔道並不屬於武術,而是一種體育運動,現在已普及至全世界,為國際性的運動。

嘉納治五郎先生1860年誕生於日本神戶奈特,於東京帝國大學就學時曾修習天神真陽流柔術及起倒流柔術,他精 研苦練,盡得奧詢,在綜合研究各流派的柔術後,作出科學性改革,成為合乎體育宗旨的運動,有別於柔術,改名柔 道。

嘉納先生1882年創設講道館,1883年實行升段評審和考核制度,1900年制定比賽裁判條例。他認為接受柔道訓練 的學生,應在練習時多作比賽、訓練階段中要律已苦練、同時要修養道德。嘉納先生目標是藉柔道訓練,培養一個人 對事業的鬥志,除了要有強健體魄外,還要具有優良品格,成為國家及社會的優秀分子。這就是柔道的主旨:

精力善用    自他共榮

柔道於1911年在日本被正式列為學校體育課程之一,由政府協助推廣至全國,自30年代開始,柔道的始創者嘉納 治五郎先生更將之推廣至國外。柔道在1964年第18屆東京奧林匹克運動會成為正式比賽項目。香港因為地理關系, 早年引進這種運動,經熱愛者介紹及一番努力,發展成為香港其中一項康樂活動。

柔道在香港發展,初期為一些日僑或旅日華僑私人教授。1940年莫理素健身院附設柔道班,開始有組織地教授柔 道,但對象以外國人為主,直至1960年,馮毅先生及一些外籍人士在西青會合辦柔道班,1964年管福祥先生創立遠東 柔道會,蔡德培先生在南華體育會設立柔道部,1965年九龍明愛中心設立柔道班,柔道開始在香港有系統地開展培訓 和推廣。1966年岩見武夫先生在港設立香港柔道館,此為日本人在港設館教授柔道之始。香港柔道開始蓬勃發展,各 柔道組織倡議並組成團體,協同推廣柔道運動。

柔道之所以能蓬勃發展與其從武術蛻變成運動有關,而體育的競技性與運動又有不可分割的關係,從體育競技中, 除了發揮體育精神外,更能不斷交流和改進技術,因此香港的柔道總會由1970年正式成立至今,每年均主辦不同類型 的比賽,選派運動員參加國際性比賽,使香港的柔道練習者有更多競賽機會,吸收經驗,於大型和更重要的賽事中取 得驕人成績。

President

貝鈞奇會長:

柔道是一種首重禮儀,講求紀律的搏擊性體育項目。在柔道運動的演變過程中,由一種具有獨特民族色彩和民族 主義特點的武術,透過持續交流,慢慢地調整及改善, 逐漸與其他意識形態融和,發展成一種廣為接受的健康運動。 經過長時間的優化,柔道把其中具危險性、具傷害性、不利發展的因素從競賽與制度中刪除,同時建立具系統性的組 織和比賽條例,加上有效的運動員、教練和裁判的培訓基制,令柔道成為國際流行的體育運動。

香港的柔道已經發展了逾半個世紀,除了一直保持與世界一致的發展步伐,同時期望爭取和維持作為亞洲柔道社會 的重要成員。包括會長在內的世界柔道連盟及亞洲柔道聯盟的主要領導層近年多次訪港,對香港柔道發展和推廣給予 指導性意見,亦肯定了香港柔道運動的持續進步。

香港柔道人雖然未曾在國際最重要柔道賽事中踏上過最高臺階,但依然在眾多柔道活動中取得耀目榮譽,這一切均 是透過他們自我提升、不懈努力、積極進取,用辛勤的訓練,不求回報的汗水換取回來的。由於香港柔道發展的資源 並不充裕,運動員只維持在相對業餘的訓練環境中,加上世界柔道水平的不斷提升,香港新一代選手的成績就顯得更 為難能可貴。運動員的成長除了香港近年在組織和訓練規劃的強化外,還依賴他們對本身信念的追求、家庭對他們的 積極支援,以致地區柔道教練對他們的悉心指導。相信只要大家朝著共同方向奮鬥,柔道運動仍然可以繼續發放光芒。